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营商环境

思想有多远 我们就能走多远

关于台前县人民法院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09-05-15 16:29:44


    台前县地处河南省的东北部,地形蜿蜒曲折狭长,黄河、金堤河横贯东西全境,北与山东接壤,东、南则分别与山东的5县隔黄河相望,刘邓大军昔日就在此渡河南下,但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社会情况较为复杂,属国家级贫困县,至今尚未脱贫。台前县人民法院立足事实,开拓思维,励精图治,近年来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2003年至2008年的五年间,台前县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2120件,审结11932件,法定期限内结案率100%,法警工作荣获全国法警工作先进单位,是河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2008年新建成一座现代化的审判综合办公大楼,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4个标准化人民法庭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下面我以个人的视角阐述台前县人民法院几年来的建设历程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历程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思想来源于实践,再回到实践中指导实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程度上决定未来的发展。所以首先要有思想而且要解放思想,大解放大发展,小解放小发展,不解放,则不会发展。台前县人民法院院党组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理论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解放思想,理清思路,制定了科学的工作方法,带领全体干警,艰苦奋斗,努力拼搏,“杀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

    总体思路: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创一流。

    几年前的台前县人民法院有“四多两少”现象:涉法上访多、法官挨打多、案件积压多、上级批评多、案源少、诉讼费少(年均在30万元以下)。2003年新一届院党组成立以来,多次召开会议,认真分析研究县法院在队伍建设、审判工作、作风建设和物质装备建设等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初步理出今后一个时期县法院工作的总体思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机构改革为突破口,尽快理顺人事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工作积极性;紧紧围绕审判工作这个核心,狠抓审判质量、效率和社会效果,确保司法公正;以抓纪律作风整顿为重点,全面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一批专家型、亲民型法官队伍,建设学习型法院;全面提高物质装备水平,改善办公、交通、通讯条件,为各项审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争取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创一流。

    具体思路一:抓法警、促执行,抓执行、促审判,带动整体工作上台阶。

   “执行难”一直是困扰台前县人民法院发展的一个“瓶颈”,因为执行效果较差,部分群众认为即便是赢了官司,但得不到实际利益,而又不得不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一连串的影响了法院的案件数量、诉讼费的收取、司法的权威,在社会上则造成了矛盾大量积压,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下降,司法公正遭到怀疑。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于是院党组下定决心,坚决改造执行难这块“短板”,让劣势变优势,带动整个木桶的储水量,于是凝聚了院党组心血的“抓法警,促执行,抓执行,促审判,从而带动全院整体工作上台阶”的思路出台。

    具体思路二:一手抓审判,一手抓建设,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审判综合楼。

    台前县人民法院办公楼建成于90年代初,场地狭小,没有出路,坐落在县城东部一个偏僻的小胡同里,占地仅一亩多,建筑面积仅1300平方米,审判区与办公区不分,办公楼房墙皮脱落,楼顶漏雨,办公桌椅陈旧,交通工具匮乏,干警办案骑自行车,冬天用煤球炉取暖,夏天用电风扇降温,只有打字室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和一台复印机。面对现状,新一届院党组领导班子不等不靠,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确立了“一手抓审判,一手抓建设”的工作思路。

    具体思路三:加强教育培训,打造学习型法院、文明型法院。

    创建学习型法院、文明型法院,不仅是提升广大法官司法能力、司法文明的需要,也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是人民法院自身发展的历史需要,也是营造公正司法环境的现实需要。一是制定教育计划,鼓励干警参加司法考试、自学考试、法律函授、研究生班学习。二是邀请“专家型”法官、高校教授定期对干警进行培训。三是组织观看《中国法庭》、《法官礼仪》、《细节决定成败》、《于丹讲座》等电教片。四是将2008年确立为台前县人民法院的“读书年”,要求广大干警潜下心来,挤出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多办案,办好案。

    具体思路四:多措并举,提高案件质量,让人民群众满意;提高案件调解率,构建和谐司法。

    一是每年组织两次庭审观摩活动、优秀法律文书评选活动和法律文书无差错活动,规范庭审秩序,提高裁判文书质量。二是实行了案卷质量评查制度,出台了《台前县人民法院卷宗评查办法》,每月底由专职的案件评查人员依据评查标准对审结的案件逐案评查,及时纠正存在的错误,逐步提高案件质量。三是归纳总结出了“四法”、“八步”等的调解方法。四是采取十项具体亲民措施,践行十项承诺,让人民群众满意。五是积极推行马锡五审判方式。

    二、工作成效

    正如哥伦布能把鸡蛋竖起来而其他人不能一样,看似普通的思路后面,不仅透漏着睿智与创新,更需要踏踏实实的行动,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谈。

    (一)队伍建设有了明显进步。

    全院干警全部达到本科学历,其中研修生2人,先后有10人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每人都得到了最高法院、省院或者中院举办的培训机会。全面推行选任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先后提拔了正科级审判员5名,副科级审判员9名,中层正职16名,中层副职17名,充实了8名审判委员会委员,实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干警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营造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台前县人民法院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优秀基层法院,2007年步入全省优秀基层法院行列。

    (二)、审判工作取得新成绩。

    1、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打击犯罪,维护人权。共审结了各类刑事案件884件。2、充分发挥民商事审判职能作用,服务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共审结了各类民商事案件8147件。3、加强行政审判,监督和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共审结了行政案件(不包括非诉执行)73件。4、提高执行水平,共执结案件2828件。5、审结的11932起案件无一起赴省赴京上访,均达到了群众满意。

    (三)、执行工作有了质的改观

    1、采取警务化执行。在执行工作中把执行权和执行裁判权进行分离,执行裁判权由法官组成的执行合议庭行使,采取强制措施等具体执行权由法警实施,执行法警实行半军事化管理,这样以来既发挥了法警队伍具有强制威慑力的作用,又使法官更加专注于审判工作,保证了法官的中立。2、实行执行“十公开”。即将排期执行、执行听证、公告执行、监督渠道等十方面内容全部予以公开,置于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之下。3、实施个案异地羁押,实行未结执行案件通报、限期未结案件换员制度,探索实行申请执行人选执行员制度等。经过努力,案件执结率提高,法院形象提升,群众满意率提高,大批的民商事案件进入到司法领域,不但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纠纷,而且增加了诉讼费收入,极大地改善了我院的办公办案条件,整体工作形成良性循环。法警、执行工作由2004年前的全市最落后,2005年一举跃为全省先进,执行工作在2006、2007年全省清理执行积案中执结率高达99.26%,全省排名第一。“抓法警,促执行;抓执行,促审判,带动全院工作上台阶”的构想实现。  

    (四)、民事调解率大幅攀升。

    1、创设了“冬眠离婚”法。就是在确认离婚案件中夫妻双方感情尚未完全破裂的情况下,法院促使夫妻双方达成承诺,在3-6个月内双方进入互不履行夫妻义务的婚姻“中止”状态,为双方当事人提供一个从冲动到冷静的缓冲期,体现了法律的人文关怀。尝试“冬眠离婚”的和好成功率超过了90%,被“冬眠离婚”挽救的家庭个个感激万分,此举也被国内多家媒体进行了长篇报道,并得到了市中院、市委政法委以及法学专家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2、形成一套完整的调解体系。针对台前实际,避免造成群众“一场官司十年仇”的现象,十分注重调解,总结出了“四法”(案例展示法、追根寻源法、集合调解法、圆桌听证法)、“八步”(对症下药法、关系沟通法、语言技巧法、换位思考法、互动调解法、案例借用法、开诚布公法、真情感化法)等的调解方法,使案件调解率几近77%,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五)、法院基础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2008年新建成一座现代化的审判综合大楼,占地28亩,五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总投资千万余元,实现了审判区、办公区、生活区合理化隔离。设置了当事人通道、法官通道,安装了安检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智能法庭、视频会议室等,加强了法警力量,有效地确保了庭审安全。楼内还设有法警室内训练场、集体宿舍、集体餐厅、棋牌室、洗浴室、健身房、荣誉室等,大大改善了干警的工作和业余生活活动条件。同时在办公审判大楼前厅安装了大型显示屏,向当事人告知各开庭时间,向人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及诉讼知识,通过闭路监控系统和多媒体示证系统,院领导可以从电脑上随时了解案件的庭审动态,检查庭审纪律。台前县人民法院新审判综合大楼的建成使用,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和制约该院办公条件简陋问题,而且还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参加诉讼和对法院工作的监督,充分体现了法律的威严与神圣,促进了当地法制建设的进程。而该院的审判综合大楼不但是我县的一项标志性建筑,而且被省高院作为河南省基层法院审判庭建设样板工程向全省推广,省高院领导赞扬该工程是濮阳市法院系统的“东方明珠”。

    三、存在的问题

    (一)、法院内部庭室之间独立性强,协作性差,表象上呈现出审判人员不足的问题。同样借助“木桶理论”的说辞,木桶的长久储水量,不仅取决最短的那块短板,还取决于各木板的配合紧密性,如果每块木板间的配合不好,出现缝隙,最终只能导致漏水,单个的木板再长也没用。        

    (二)、法院经费不足的问题比较严重,法官职业缺乏有效保障。诉讼费收入是法院经费的重要来源,新的《诉讼费收费办法》出台后,法院的诉讼费收入大幅减少,地方财政对法院的经费保障能力受到冲击,而法院的审判工作对经费的需求却不断增长,法院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债务难以偿还。特别是台前县做为国家贫困县,地方经济不发达,财政特别困难,经费短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法院工作的发展。

    (三)、政治与生活待遇相对偏低,往往难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法官待遇偏低主要体现在:一是政治待遇偏低,由于法官等级在实际中的价值衡量标准不明确,因此法官往往仍旧沿用行政职级标准,基层法院法官的行政级别及职务数量往往不及同级政府的工作部门,导致政治地位偏低。二是法官的收入水平不高,法官未能因其专业性工作而在经济收入上得到相应照顾,而与律师等相关行业的收入对比更是差距过大。此外,法官加班加点情况普遍,但是加班费等却无法落实,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法官的积极性,压抑队伍的士气。

    (四)、行政化的司法管理体制严重制约基层法院的建设。法院目前沿用的是行政化的管理体制,司法机关的人事权与财政权均掌握在政府手中,这是导致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司法不公疑虑难消的根源。此外,行政化的管理体制也直接影响了基层法院的法官职业化进程。一方面,受制于地方政府的人事权影响,基层法院无法在人员的招录与清退上享有绝对自主权,导致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进入法院,而同时现有法官队伍当中的不合格人员也无法清退,使整体法官素质难以取得突破性改善。

    (五)法官队伍素质仍然与职业化要求相距甚远。缺乏高学历、高素质的法律专业人才。法官学历结构参差不齐,虽然大都达到本科程度,但好多都是通过业大、电大、党校函授、自学、专升本等在职教育就读获取的,缺乏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法律背景和法律功底不很厚实,法律素养不很高,仍存在一些凭经验办案的问题。而专业文秘人才的缺乏,导致许多成功的审判经验无人总结、提炼、升华,从而指导工作的深化,对工作的改革创新、主要成绩、存在的困难等方面的综合性报道较少,不能很好的争取群众对司法工作的了解与信任,从而进一步增加社会对基层司法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责任编辑:倪蒙    

文章出处:台前县人民法院    


关闭窗口

地址:河南省濮阳市开德路186号  
邮编:457000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