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教师节特辑】一篇古文谢师情

  发布时间:2025-09-11 08:53:02


在法院,有一种深厚的情谊,它源自“传帮带”的传承,经验深厚的师父们带着一身“真功夫”,倾囊相授给初入法院的年轻“小白”。正是有了师父们的手把手、心贴心,他们才慢慢褪去生涩,在法条与实务间站稳脚跟,一步步成长为勇挑重担的“法治力量”,连接起一代又一代法院人的初心与梦想。

桃李无音,明月随心。盛行千里,不忘师恩。

时值我国第41个教师节,在此让我们一起来看濮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干警张鹏程原创的这篇《谢师表》,共同体会濮阳法院青年干警们,那份深藏在心里的“致敬与感恩”。


谢师表

张鹏程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适逢师节,临书惶惶。念吾法官导师某公,感怀交集,遂援笔为书,以抒心怀。


师者风范,高山仰止

忆昔初入法院,懵懂如蹒跚学步。公如炬相引,自文书刑名而至人情世理,自案牍检索而至庭堂讯问。余犹记,每临大案,必明察秋毫;每断是非,必引律据典。每每夜深,仍犹见公秉烛阅卷,朱笔如剑,剖析纷疑。余侍立左右,观公折狱断讼,非觉乏累,反而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授业解惑,春风化雨

再忆余初涉诉讼文书撰写之时,字句蹩脚,逻辑混乱。公执笔示范,谆谆教导曰:判词贵在简明,法条贵在精准,情理贵在贯通。尝以“庖丁解牛”而喻法律思维,是乎,目无全牛,则游刃有余;胸有丘壑,则把脉知疾。吾每有百思不解之时,公笔锋指处,便得解题之要,瞬时豁然开朗之欣喜自肺腑而生,通达九窍,时有朝闻道夕可死矣之感怀。自此乃知法槌落处,既有雷霆万钧,亦需春风化雨。


摔打磨砺,严慈相济

然公之教,绝非日日温语。余偶有疏失,如拟稿漏议、阅卷轻忽,公必严词训之,令复盘自省,乃至退而重作,不容稍有纵失。余初怨其苛,而后乃悟:此非无端责余,实为盼余成器,非独求技艺精巧,实则磨砺心坚。犹如剑客若无扛鼎之力,纵手握青锋,却亦难御风波。


言传身教,润物无声

公尝携吾走访乡野,调停田宅之争。阡陌间常于吾而言:“法条如舟,情理若水。水能载舟,亦需知舟之轻重。”又于中秋前夕,狱中提审少年犯,诫吾曰:“刑者,非为惩恶而设,实为扶善而行。少年失路,譬如新竹遭雪,当思如何扶正,而非放之自弃。”


寸草春晖,拳拳师情

昔韩昌黎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余今小有立身之能,亦偶得同仁谬赞,闻之既愧且喜。愧者,吾之修为远不及师;喜者,公之教诲终有回响。法者,公器也;心者,衡器也。公之良言,时时在耳,勿敢忘怀。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春蚕吐丝,终难报三春之晖;秋鸿印雪,但求驻方寸之间。虽尺素难尽,唯墨浅情长。

责任编辑:张鹏程    


关闭窗口

地址:河南省濮阳市开德路186号  
邮编:457000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