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政治家子产主张“学而后入政”,即先学习,后从政。这种观点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学习与从政的密切关系和掌握广博的学问对于从政的重要性。子产作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家,能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提出“学而后入政”的主张,的确是见微知著,非同寻常。这给我们这今天社会主义社会法官的一个启示是: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推进法官职业化,培养复合型、专家型法官,必须重视和加强法官的法律业务以及各类理论知识的学习,打好公正廉明、司法为民的思想根底和知识根基。
法官要人人学习、时时学习,这是时代的需要。法官承担着处理、决断社会各种纷争的历史重任,是捍卫文明和传播文明的使者,公平正义的化身,良知的守护神。法官的能力水平和文明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法律实施的效果。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人民法院审理的涉外经济纠纷,尤其是涉外知识产权的纠纷将会逐渐增多,法官将面对许多WTO规则、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面对140多个成员国的法律,面对更大量的、新的、更复杂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如果没有相关的知识和对所有WTO规则、协议内容的准确把握,就不可能正确地处理相关的案件。所以,培养具有较高外语水平、丰富的专业知识、精通WTO规则和国际经济法律的“专家型”法官势在行。因此,法官只有不断学习,丰富知识,提高本领,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才能适应新时期对法官的职业要求。
“人有知学,则有力矣。”纵观历史,凡有作为的政治家无一不是才能卓著而又知识广博的大学问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政治家王安石,一生手不释卷,积累了渊博的知识,因而能高屋建瓴,提出并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措施,推动了社会进步。民族英雄林则徐,一生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不仅广泛涉猎群书,而且冲破社会成见,探求西方新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一代伟人毛泽东,博览古今中外文化知识,成为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和军事家,他的革命思想和实践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中国。“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具备深厚的政治理论和文化知识素质的人,才能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倾心为民。因此,新时期的法官只有重视和加强理论学习,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理论和文化修养,才能把握大局。只有加强法律业务知识和其它各类文化知识的学习,优化知识结构,不断吸纳时代新知识,才能具备与时代相适应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适应经济发展的公正司法的能力,才能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和有力的司法保障。
新时期的法官所应具备的政治、业务理论知识应该是综合的、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理论知识,法律业务理论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历史知识等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只有掌握了综合理论知识,才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在全面学习掌握的基础上,应着力于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要加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增强政治理论素质。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正确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坚定性,正确分析和处理在“知识时代”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提高为司法为民的本领,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以及种种腐朽颓废思想的侵蚀。否则,思想就会落后于形势,丧失先进性,使精神世界陷于低级趣味,导致是非不辨,方向不明,最终难以担当新时期的重任。
第二,要学习法律业务知识,提高业务能力。要加强法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形成完整的法律思维,掌握正确的法律方法,对实践中各种法律现象抽其表象,看其本质,正确认知新生事物,发展理论,并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从而正确运用裁量权作出合理、公正的判决。 要坚持学好、掌握好新的法学观点和理论,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从而树立法官形象,赢得社会的尊重和信任。
第三,要广泛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增强法官的高科技素质。法律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案件可能发生在各行各业,不了解相关行业和领域,仅具备法律知识有时很难吃透案情,准确把握事实。审理的案件涉及其他专业时,即便依靠专家,也不能完全排除法官职业的判断。这就要求法官在本职之外,尽可能多地掌握和了解如信息、建筑、运输、医疗等等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
第四,学习相关的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制史等知识,打牢综合知识的功底。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是法官从事审判工作的重要知识底蕴。正如博登海默所言,如果法律工作者记不起一些实在法规,那么他总是可以从教科书、法规汇集或百科全书中查到它们。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法官学习这些知识比学习现成的法律法规更为重要。
第五,要深入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提高服务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建功立业是每位法官的历史责任,这就要求我们要系统地学习市场经济理论,掌握市场经济规律,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市场经济从来都来是开放性经济,做为新时期的法官必须有开放意识,必须着眼于世界经济的大市场。
第六,要学习法官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 法官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法官具有道德和良知非常重要,如果法官缺乏应有的良知和崇高的道德品质,思想意识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即使业务再精,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在审判和执行工作中体现出公正与效率。因此,法官一宝要加强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强化法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良知,真正提高道德品质修养,不断净化和提高精神境界,摒弃一切不健康的东西,努力做一个高尚的“完人”。
第七,要认真把握学习的规律,注意总结经验,对学习中获得的新知识进行反复思考。要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要在反复学习中强化自觉性。反复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学有所获、学有成效。只有这样,我们新时期法官的理论素质、业务素质和司法水平才能得到不断提高,才能符合时代的需要,才能完成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赋予新时期法官的伟大而又艰巨的历史使命。
总之,新形势下,法官在学习上不可有半点懈怠,要克服对待学习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现象,要克服做表面文章,以形式主义的学风对待学习的现象。要端正学风,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付出艰辛的努力,树立起人人争当终身学习型法官的良好风气。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习为动力,以提高两个素质为目的,加深对建设学习型法院、争做学习型法官重要意义的认识,人人争当学习型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