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殃及全球金融市场,并逐渐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也波及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实体经济已经出现了问题,一部分中小企业停产、歇业,经济有了一定的损失。法院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在化解社会纠纷,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上,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基层法院尤为突出,直接面对的是受到危机冲击的人民群众,如何充分发挥法院职能,把危机带来的纠纷予以化解,将危机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所造成的冲击降到最低限度,如何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如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已成为基层法院亟待解决的问题。
执行工作,作为实现当事人权益的最后一道工序,直接关系人民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那么,它在当今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下,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又如何找准角色定位,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呢?笔者试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金融危机中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凸起,执行工作面临挑战。
面对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凸显,法院的执行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河南省清丰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受到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减缓,新型纠纷不断涌现。笔者以清丰县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为例进行阐述。
1、新收案件数量少,老案件、"骨头案"的执行任务仍十分严峻。
2009年是河南省高院确定的"调解年"。清丰县法院以此为契机,加大了调解力度,创新了调解方法,1-4月份案件调解率达到了82%,减少了执行工作量,为执行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夯实了基础。但是仍有一部分案件无法达成调解,最终以判决结案,对于这类案件,到执行阶段难以达成和解,个别案件当事人利益冲突,矛盾激化,加上种种因素,使得案件难以执行。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开始陆续返乡,这对执行工作带来了一些机遇,但是对于一些常年执行不动的积压案件,虽然被执行人有的返乡回家,因为无履行能力也使积案无法得到解决,采取强制措施也更加激化矛盾,效果适得其反。
2、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社会信任危机进一步凸显。
金融危机的影响使清丰县部分企业经营状况不佳,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不能按时发放,部分企业裁员减薪,劳资纠纷、企业间纠纷、企业与金融机构纠纷矛盾突出,信任危机凸显,问题最终聚焦在执行工作上,造成案件一时难以完满解决。
3、涉诉信访案件仍然存在,信访形势还比较严峻。
金融危机的发生使社会矛盾进一步复杂化、新型化,法院涉诉信访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我国人口众多,社会财力不足,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由于历史原因的存在和社会结构的不完善,加上我国人民法律意识相对淡薄,在他们的利益受到侵害时,无法通过正当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法院工作的不理解、有抵触情绪,很容易通过信访途径去解决,造成了"信访不信法"的恶性循环。
二、和谐执行是构建和谐社会,贯彻“三个至上”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王胜俊院长曾说过,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有序的社会,而一个有序的社会必定是一个民主与法制的社会。事实上,构建和谐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与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密切相关。所以,法院执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然定位为和谐执行。而推行和谐执行,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三个至上"的必然要求,而且符合我国二千多年来的民族心理和法律文化传承。
所谓和谐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坚持以人为本、情法并重、宽严相济、公正文明的执行方法,在定纷止争、化解矛盾的同时,增进当事人的信任和友爱,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从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目的。它旨在追求执行中的和谐效果。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法治社会,拥有化解自身矛盾的机制,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社会矛盾加剧,纠纷不断增多,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法院执行,本身就具有人性化解决纠纷的内容,如执行规定中的执行和解、执行中止、恢复执行等内容及民主、公开、公正等执行特点,就满足了社会主体解决纠纷、维护社会正义的社会需求,加速了人们对社会的认同感。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下,人民危机意识增加,可能出现矛盾激化甚至上访、继而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情况下,倡导并推行和谐执行,已成为形势的必然要求,也符合党和国家的要求,体现了党的事业至上;和谐执行用法律合理平衡了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之间的利益,充分尊重了当事人的意志和处分权,增强人民的理解,体现了人民利益至上;和谐执行要求在法律范围内充分最终当事人的权利,但绝不是不要或削弱强制执行,和谐执行必须以强制执行和执行威慑作保证,对那些暴力抗法、抗拒、逃避执行的,必须果断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体现了宪法法律至上,完全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贯彻"三个至上"思想的要求。
三、当前金融危机大环境下采取有效方式,争取和谐执行。
面对不利的经济形势所造成的错综复杂的局面,基层法院要充分发挥社会"稳定器"和"缓冲器"的作用,调整执行工作思路,采取有效的应对之策,妥善处理不利的经济形势下所浮现出来的诸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1、坚持贯彻"能调则调,当执则执,和执结合,案结事了"的原则。
个别执行人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廉洁意识不强,特权思想严重,执行理念陈旧,就案办案方法简单。一谈执行,就是强制、查封扣押、拘留罚款。常常出现以罚代执、以拘促执甚至违法执行的情况。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在执行工作中,必须全面深刻地理解和谐执行内涵和实质,牢固树立和谐执行理念,要就具体案件因案施策,分别制定适合案件特点的执行预案,把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放在第一位,以促使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作为第一目标,以和谐执行为第一选择,以强制措施为辅助手段,强化执行公开。在执行过程中自觉接受当事人各方的监督,坚持执行公开透明,维护执行当事人知情权,通过执行公开提高和谐执行的社会公信度。
2、注重讲究执行艺术,建立多元化调解机制。
要积极总结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畅通民主渠道,完善民意表达机制,创新沟通民意方式,注重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要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具体执行工作中,要不断创新执行举措,坚持做到重大案件、群体性案件,执行前与基层组织取得联系、互通情况、共同解决。对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或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应向申请执行人说明未执行的原因,以得到申请执行人的理解,及时终结执行程序。大胆探索多种执行方式,讲究执行艺术,运用债权转股权、转让无形资产、劳务抵债等多种方式,促使案件及时有效执结。还要主动加强与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司法行政部门的联系,建立多元化化解纠纷机制,积极探索化解非诉讼纠纷的方法,尽可能把难题解决在基层萌芽状态,缓解法院的诉讼压力。同时,主动加强与银行、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的联系,健全基层联动工作网络,为和谐执行提供坚实有力的机制和技术保障,推进执行工作良性循环,竭尽全力维护司法权威和尊严,最大限度实现当事人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3、关注群众热点问题,多方协调,紧密配合,妥善解决。
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难执行的案件,不管压力多大,都要公平、公正、高效执行,要紧紧依靠党委的领导,主动向同级党委、人大和政府汇报执行方案或预案,取得相关部门的配合,要充分认识到群众利益无小事,认真做好执行信访接待工作,下大力气解决好上访老户、群体上访等问题,进一步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和谐执行做好了,双方当事人的矛盾纠纷就能得到平息,做到案结事了,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与稳定。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下,和谐执行不仅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安定,还有利于当事人之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增进相互间的理解,稳定社会秩序,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倡导和谐执行,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赋予其更丰富的内涵和更高层次的要求,切忌提到和谐执行就不敢执行,不敢采取应有强制措施,不敢用严刑厉法,和谐执行必须以严刑厉法作保障。社会主义社会本质上是一个法治社会,法治社会离不开严刑厉法来维系。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用严刑厉法作保障,和谐执行才能达到执行中的和谐效果,才能确保执行工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