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营商环境

和谐农村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2-07-23 16:31:01


   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而这其中,和谐农村的构建又是重点,因此,对此问题的分析就有重要意义。

   要构建和谐农村,首先就要改变对农民的偏见。提起农民,很多人更多的是想到贫穷、愚昧、落后等等。但是,从来就没有想过,农民,其实就是居住在农村的中国公民。我们会很崇拜我们的5000年文明史,但是从来就没有想过,5000年历史其实就是一幅农民运动史。就是到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仍旧离不开农民的参与。没有农民的支持,中国革命不会有胜利。所谓的“道法自然”,其实就产生在农田耕作的过程中,也才有了道家文化。在以后,针对如何管理农民的问题,才有了儒家文化。一句话,我们必要要改变我们落后的对农民的看法。

   那么,在构建和谐农村,首要的一点就是尊重农民的意愿。我们应该相信农民,没有信任,就不会有和谐农村。但实践中有些地方,往往是政府的红头文件没有征求农民的意见,就胡乱下发。

   如福建省漳州市西坑村一度是福建省闻名遐迩的小康村,“家家住别墅,人人盖新楼”。但那些别墅是怎么盖起来的呢?当初决策者根本没有经过农民同意,便强迫他们举债盖房。别墅盖好了,农民无力还贷,43户村民建别墅的80多万元贷款至今本息一分未还,所谓的别墅也因为生活设施不配套,不适宜居住而被废弃。

  其实农民是最讲实惠的。让农民看到实惠,得到实惠,比苦口婆心地劝说,效果要好上百倍。长期在农村工作的同志都有这样的体会,什么时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什么时候农村工作就顺手;什么时候长官意志盛行,逆着农民心愿,什么时候农村工作就难办。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实行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就是因为充分尊重了农民群众的意愿,给了农民自主选择的权利。

  接下来,就是如何处理农村的突出问题。首先就是如何利用土地。目前,笔者个人认为,可以尝试土地入股的方式。

  这种方式也经受了实践的检验。(1)2001年6月,四川省南溪县罗龙镇杉木村27户农民,用各自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罗龙养殖有限公司,从事白鹅、獭兔、鱼等养殖。这个新型股份合作制公司完全由农民自发组织,规模开发、集约经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既做农业工人,按月领工资,又做股东,年终按股分红。当地人把这种新型的土地流转方式称作“股田制”。

  (2)斑竹园镇大夫村地理条件偏僻,没有任何企业,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全镇平均水平,村集体收入每年不到2000元,是全镇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村之一。为了从土里“掘金”,该村走上了专业化。2003年9月,村支部书记廖明富牵头成立了全区第一个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有80余户农户加入了合作社。其中11户以投入30多万元启动资金入股,其余以自己的责任田入股。合作社成立后,集思广益,全方位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随着市场的变化组织农户栽种各种蔬菜,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300余亩。目前,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该村仅在栽种蔬菜上人平增收达160元,解决本村剩余劳动力150余人。“股东们在2个月时间就能收入六七万,一年可以挣30多万元呢!”4月19日,村支书廖明富笑着告诉记者。

  (3)2006年9月13日,浏阳市镇头镇金田村实施“股田制”,村民陈灿云等人从湖南天泉草业公司负责人手中接过了股权证书。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庞道沐、副市长张湘涛出席启动仪式,并对“带田入股、脱而不离”的新模式给予充分肯定。

   “股田制”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它代表着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农业经营方式变革的一个基本方向。在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农业发展面临的种种冲击表面上看是国外农产品的大量进入,实质则是我国大量超小规模的农户经营体制如何应对国外实力强大的农业公司的挑战。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农村金融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农村金融体系处于几乎真空的状态,对此问题,要尝试多种思路解决问题。

   有以下思路可供借鉴。 (1)在坚持以商业金融为主体的农村金融体系下,发挥政策性金融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措施。

(3)对农业领域的金融支持,是以政策金融支持为主,辅之以农村合作金融支持,并鼓励商业金融支持。 (4)乡村型农信社改革,应当从创新体制入手,通过理顺管理体制、改革产权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等措施,尽快达到"增强服务功能"的目的。 (5)制定扶持金融的政策和长效机制。

   和谐农村面临的问题还有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应从以下方面入手:1 强 化 农 村 最 低 生 活 保 障 制 度 的 力 度 。 2 大 力 完 善 农 村 合 作 医 疗 制 度。3依 据 各 地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的 不 同 , 有 差 别 地 推 进 农 村 养 老 保 险 制 度 的 建 设 。

  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农村的环境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走循环经济之路。

  对此,我们应当注意采取相应的对策。一是制定有关政策,保护农村环境。有必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农村环境问题,有针对地提出预防和治理环境问题的政策和方案。

  二是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基础体系建设问题。过去,在农村环境问题上政策和投入没有跟上,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的环境监测和统计在农村地区存在明显漏洞,甚至根本就没有这种监测和统计资料,这也是农村环境的具体情况好像明白又不清楚的内在原因。

  三是加强技术性指导。由于科技发展带来的危害,必然还得科技的发展来解决。科技人员应研究对已有污染的治理方法,并加快对一些新技术的研发,将其在农村地区大规模推广。各污染工厂也应进行整顿,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是加强宣传教育。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1)定期召集村民进行环保教育;2)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一般而言,家长都愿意接受孩子的建议,而且孩子就是将来的主人,对他们进行教育,也就赢得了未来。

  …..

  当然,和谐农村的构建还需要从许多方面加以入手,这就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实现和谐农村,最终实现国家富强。

   

责任编辑:黄广奇    

文章出处:南乐县人民法院     


关闭窗口

地址:河南省濮阳市开德路186号  
邮编:457000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