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台前县法院认真分析目前制约审判管理工作的瓶颈,立足本院实际,强化四项措施推进审判管理工作,使审判质效有了明显提升。截至9月底,当庭裁判率、陪审率、调解率、撤诉率、结案均衡度分别比去年同期提升了3.1%、4.22%、1.84%、3.42%、2.91%,上诉率和发回重审改判率分别下降了1.36%和3.97%。
一是强化思想转变,提升审判质效意识。召开全体会议,高贯玺院长亲自讲解审判质效指标,强调审判质效意识;召开多层次审判质效推进会,讲解指标,释疑解惑;建立审判质效指标通报制度,每月初对上月各庭室审判质效指标进行全院通报,促使干警主动学习指标、关注指标、完成指标;邀请上级法院审管办来院指导审判管理工作;组织一线法官到其他先进法院考察交流学习,找差距,强意识。1-9月份,共召开审判质效推进会12次;对各庭室审判质效指标进行月通报9次,季通报3次;组织一线法官考察交流学习7次。
二是强化目标任务,提升审判质效水平。制定《案件质效目标考核办法》,将质效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业务庭,各业务庭再分解到每一名法官,督促有效完成审判质效指标任务;建立业务庭室专人负责审判质效制度,督促其熟练操作审判管理系统,及时检查网上办案信息,有效分析各项数据;每月底召开审判质效分析会、讲评会,找准不足,查漏补缺,督促各业务庭有效完成审判质效指标任务。建立健全法官业绩档案。把每名办案法官参评案件质量总体情况记入个人业绩档案,全面、直观的展示法官案件质量、效率、效果等多项内容,并以此作为法官评先、评优、晋级的依据,彻底改变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切实提高案件审判质效。
三是强化层级管理,提升审判质效责任。明确承办法官对承办案件质量负责;合议庭审理的案件,承办人负主要责任,其他人负连带责任;庭长,对全庭案件质量负责;分管副院长,对案件重大事项及一般程序、裁判文书把关;审委会,行使重大疑难案件审判决策,对二审改判、发回重审、差错案件的责任界定及责任追究作出决定。
四是强化机制建设,提升审判质效规范。建立审判运行态势分析机制,对各类案件从立案、分案到结案归档,实行全程跟踪监控,对全院审判工作运行态势每周进行综合分析和管理,区别情况及时提出措施和调控建议; 建立案件审限预警机制,前移管理节点,对法定审限即将届满案件、超法定审限案件进行实时通报;定期对各庭室和办案法官审结案件情况、均衡结案率、调解率等考核指标进行排名,督促感觉提高工作效率。完善案件质量评查机制。加强对改判、发回重审案件、重点信访案件的质量评查,及时发现问题,专题通报,督促改进。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突出单项考核,明确奖惩指标,规范奖惩程序。同时,狠抓制度的落实,促使审判管理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