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范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开创了“情感”工作法,把“执行就是强制执行”的理念转变为执行就是“献感情、赢民心”的理念。即巧妙地把亲情、友情、温情等融入其中,想当事人所想,急当事人所急,把执行工作真正地落实为爱民、亲民的奉献与服务工作。
用真情去呼唤,唤醒当事人的良知。《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话:“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在。”无论是法官还是当事人,在内心深处都有其良知的一面。但这一面往往会被误解、自私、冲突等客观因素所掩埋。如果法官仅仅就事论事地处理案件,很可能会治标不治本。范县法院要求干警以更高的视角去观察和分析问题,用真情去唤醒当事人的良知。实践证明,只要法官热心倾注自己的真情,很大一部分当事人会被感化的。
用热情去打动,换回当事人的诚意。法院的执行让当事人对法官产生距离感,容易失去诚意。范县法院要求法官“走下审判台”,走到群众中去,与群众融合在一起。用热情去打动、去感染、去引导,换回他们的诚意。
用友情去消除当事人对法官的误解。有时候,有的当事人与法官存在对立情绪,其误解很难用语言消除。这时,如果能与其在其他方面形成“朋友”关系,难题就容易解决。
用亲情去滋润,软化当事人的误解。实践中有时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一名法官所办理的案件,从程序到实体均没有问题,然而,当事人的上访却连续不断,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是这位法官不经意的言行和不负责的态度,引起了当事人的不满。范县法院要求法官把当事人当亲人似的换位思考,像对自己亲人般给予其亲情的照顾,争取逐渐软化当事人的误解。
用温情去溶化当事人的对立情绪。有的当事人情绪很大,关键是其心灵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他们需要法官的倾听,需要理解和支持。这时候温情就是法官送给当事人的一场春雨!范县法院要求法官不急不躁、不温不火、不偏不倚地倾听他们的困难和委屈,帮其分析出路,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
用乡情去化解,是化解纠纷的灵丹妙药。今年11月29日,执行局巧妙化解了一起缠诉多年的执行案件。化解的办法是邀请当地党委、村委及村里有名望的老人参与调解,利用当地约定俗成的“乡情”进行教育。最终,被执行人在浓浓的“乡情”影响下,接受了众人的方案,达成了和解协议,让一起难案“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