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是一个古老的故事,承载着历史悠远的记忆。从懵懂的童年开始,耳边就听闻着开封府的神圣,包青天的传奇。故事里总会是非清楚,爱憎分明,人有好坏之别,官有清贪不同。为官者当爱民如子,民皆爱之;当公正无私,民皆敬之;当清明廉洁,民皆颂之。廉者自清,清者自公,公者自爱,故廉为治政者之根本,成百姓口之佳话!杨震拒金,陶母退鱼,于谦两袖清风,杨继宗一钱不私,无不百世称誉,千古流传。很多年后,虽已慢慢品味到人世的纷繁复杂,我却依然怀念幼时这些最纯真的善恶观念,留恋这些古老得仿佛很容易被遗忘的故事。因为,那是自己人生观中最原始、最深刻的印记,仿如心中最明亮的灯塔,时刻都在默默引领着道德的航向;仿如灵魂里最响亮的警钟,即使在意念最迷乱的时候也会惊醒自己。人之初原无善恶之分,但洒下廉德的种子,就可能扎根于心中,换取一生的收益。
廉是一首动人的诗歌,飘逸着青春美好的理想。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追忆先贤古风,轻吟数语,廉已入心。我们欣赏王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坦荡,感动包拯“操劳本是份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的忠诚, 敬佩郑板桥“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的清雅,震撼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执着。面对时事现状,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曾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赞美廉洁奉公,一如人民的公仆焦裕禄、孔繁森;我们也曾深恶痛绝,口诛笔伐,批判贪污腐败,一如人民的公敌王宝森、胡长清。在我们的理想中,公务人员当德才兼备,才能有为于国,有益于民,改用林则徐那句名联就是:“才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德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当告别了学生时代后,才明白那段岁月其实就是一面镜子,越是光洁无瑕,越能最清楚地鉴出以后人生的得失。
廉是一部微妙的哲学,蕴含着人生丰富的哲理。当我们步入工作岗位,真正成为公务人员时,当廉洁不再只是别人的故事和诗歌,而需要我们自己融入角色时,却慢慢体会到了现实的纷繁和困惑,并非童年里的纯真世界,学生时的理想天国。于是,很多人容易慢慢迷失自己,甚至步入犯罪的深渊。听到过很多贪官的最后忏悔,且不管其是否出于实意,至少都讲述了一个逐渐堕落的过程。因此,对于公务人员自身来说,廉更是一部哲学,需要时刻用理性的思辨去认识和处理复杂的工作和生活。尤其是作为法官,廉洁之德尤为重要,正所谓“公生明,廉生威”,但法官办理的案件各种各样,面对的当事人各行各业,遇到的诱惑也就形形色色,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甚至拒绝也需要辩证的方式,有时需严词拒绝,有时却需婉言谢绝。但不论面对何种情况,出于何种理由,采用何种方式,我们都应严守廉洁的道德原则。凡事多想想原因和后果,多辨辨现象和本质,不能用一生的幸福做一时贪欲的赌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拒腐需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廉洁需坚持不懈,警钟长鸣。
又想起那篇著名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音同“廉”,莲质如廉,《爱莲说》亦可作《爱廉说》。只是时代不同,今非昔比,现时的国家更注重环境的重要性。廉政文化的建设就旨在营造一个健康的廉政氛围,以使人人思廉,人人爱廉,人人尚廉,人人效廉,不需再似莲出淤泥且清高自赏。
就这样,待我们老去的时候,或许廉就是一本日记,收藏着我们最珍贵的回忆;或许廉又是一本小说,需要续写的的是最完美的结局;或许廉原本就仅仅是这么一个字,而我们却能把它书写得最苍劲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