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平,濮阳市台前县第一初级中学教师。从教20余年,平日里热衷于未成年人帮教事业,以慈母之心、教师之魂,帮助未成年人修身做人、重拾自信、回归社会。先后被选为河南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濮阳市第五、六、七届人大代表,台前县政协常委。
未成年人的发声筒
青春期的孩子,充满蓬勃朝气又冲动叛逆。从教20余年,蒋平每天接触正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每日都要处理孩子们的身心问题。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的关于未成年人的成长阶段、心理特点、成长轨迹的一手资料和实战经验,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帮扶失足少年有了切合实际的思路和想法。“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处于叛逆期,老虎还有打盹的时候,所以不能一棒子打死,要给孩子一个全新的机会。”身着墨绿和大红相间、缀满珠片的傈僳族服装,蒋平在河南省第十一届人大会上提议,要对未成年犯慎用羁押措施,防止交叉感染,要更加注重家庭教育对失足未成年人矫正作用,通过软帮扶、隐教育,深触未成年犯的心灵,打通其心理障碍,为他们重归社会铺就一条阳光大道。在她的提议下,仅去年一年,河南省台前县人民法院就有23名未成年人通过建立帮教档案,封存轻微犯罪记录,悔过自新,重新做人。
公平正义的见证者
热心人、爱操心、闲不住,身边的人都这样评价蒋平。爱人也劝她,“上了一天课,晚上还要批改作业,你就不能闲会儿?”可是蒋平就是闲不下来,抽空儿还去开开庭、阅阅卷。用她的话说,这也是学教结合,让她从法律角度理解初中教育对未成年人成长的意义。
去年,15岁的达斡尔族少女赵某某涉嫌故意伤害。按照该院“1+3”诉调对接模式的工作要求,蒋平全程参与了案件诉前调解、庭审、释疑等工作,并提出8条处理意见,其庭审意见和建议也归了档入了卷。她颇有感触地说:“在地方上,涉及少数民族的案件,虽然数量少,但往往上升到民族团结的高度。政治敏感性强,案件处理难度也比较大。让少数民族人大代表参与审理,使案件更加透明,也让当事人及家属更加认可。”庭审后,赵某某的家属紧紧拉着蒋平的手,“蒋代表,我们相信你,有你在场,我们放心。”
感情亲情的修复剂
蒋平始终认为教书育人、授业解惑不能只在课堂、止于学校,更要延伸至家庭、社会。她深切关注法院涉及未成年人和儿童的案件,积极参与案件执行和法院保护留守儿童的活动。
“蒋老师,真是辛苦你了,救了我的老命,也保住了我们全家的血脉啊,太谢谢你了!”8月18日下午,在法院执行大厅,50多岁的吕大爷从执行干警手中抱回孙女,声泪俱下,一场历时两年的抚养权争夺大战就此划上句话。
本案中,孩子4岁半,母亲丁某某犯重婚罪被判刑,因在哺乳期监外执行。经两审终审,孩子抚养权判归男方,但丁某某宁愿坐牢也不履行判决。在陪同执行过程中,蒋平一直在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家庭风波对孩子的伤害。为此,她提议,孩子毕竟不是物品,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执行强制措施。蒋平和执行干警先后23次到丁某某家中谈心,12次陪同男方看望孩子,培养、拉近男方与孩子的感情。终于,丁某某被感化,亲手将孩子交给男方抚养。
蒋平一直认为,“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我的工作和咱们法官其实一样。教书育人是为了立德树人,从源头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公正审判是为了遏止犯罪,从迷途中将未成年人拉回正轨。”